首页

开头国产调教系列

时间:2025-05-28 23:03:33 作者:火力全开!海军舰艇编队南海实弹演练 浏览量:16180

  中新网杭州3月26日电 题:浙江文旅观察:采茶“机器换人”,有必要吗?

  作者 童笑雨

  4条机械臂所过之处,只留下茶叶梗,机器的块头虽大,却能完成毫米级作业任务。日前,浙江杭州迎来西湖龙井大面积开采高峰期,在西湖区西湖龙井原产地一级保护区茶园,由浙江理工大学农业机器人与装备创新团队历经5年研发的智能采茶机器人亮相。

采茶机器人亮相。童笑雨摄

 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、研发团队负责人武传宇教授表示,该设备还采用了光伏发电技术,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绿色环保采茶。如今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,有望5年后投入市场。

  采制西湖龙井被誉为是“两个巴掌的手艺”。高标准的西湖龙井,要求只采摘真叶部分,提手采摘,每一片茶叶长度都相差无几,大约2.5厘米。正是这样严格的采摘,才能保证西湖龙井的色绿、形美、味醇、香郁。

  研发5年,这一采茶机器人能替代人工吗?

  武传宇表示,从2019年开始,该团队就针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、深度相机定位、机器人机械臂等进行不断的研发与测试,突破了一个个难点,但当下若想完全替代人工,有点难。

  据悉,采茶机器人里有一套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模型,通过对大量茶树芽叶图像数据的学习,可以自动识别茶树芽叶,目前识别成功率在90%以上。

  他表示,目前团队的算力、AI识别技术已臻成熟,尤其是嫩芽点位的寻找,处于国际领先地位,所以实现这一目标,并不难,未来采摘的精准率,或会接近人工。

  记者看到,随着机械臂的一剪一吸,芽叶就从枝头分离。在负压吸管的吸力下,芽叶被快速吸进暂存盒中。但对于武传宇而言,这一采茶过程,还是太慢了。

  目前一台机器能抵1.5个人工,要想大规模投入生产,就得提高机械臂的效率。令其“以一抵五”,是团队的攻坚方向。另外,机器人只是在平地采茶,未来它的应用场地,还需要拓宽至更复杂的山地、山坡区域。武传宇估算,这两个目标的实现,或需要5至10年。

  无论精度还是效率,都与人工有差距,且在呼吁传统技艺传承的当下,采茶为何要“机器换人”?

  该团队党支部书记陈建能表示,还是在于市场需求。当前,茶叶采摘基本靠人工完成,尤其是名优茶、明前茶的采摘期短且密集,但采茶工群体年龄增大,人工缺、人工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。2023年,第五代智能采茶机器人的采摘质量已经符合中端龙井茶的标准,相信随着研发的不断推进,能在未来帮助茶农解决缺工荒、提升产量。

  记者也观察到,采茶机器人如今在公众视野中频繁出现,比如云南就有高原山地采茶机器人,可在无网络茶区进行一芽二叶精准识别及标准化采摘。

  采茶“机器换人”,在武传宇看来,和传统工艺传承并不矛盾。在浙江茶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,需要传统匠人的坚守,也需要科技赋能。

  他表示,在浙江省山区26县,拥有大面积的茶园,发展茶产业关系着当地农民的增收问题,也能有效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。“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,实际上茶叶也是一样的。帮助农民持续增收,做大做强茶产业,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。”(完)

【编辑:张子怡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时政画说丨跨越太平洋

“百戏之师”昆曲后继有人

在近日举办的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幸福唱中国·香港维港千人交响大合唱” 等活动上,各界人士以歌舞为媒,唱颂辉煌成就、展望光辉未来。

(新春走基层)巧手做花灯 红火闹元宵

杭州10月17日电 (曹丹)第十八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(下称“文博会”)17日在浙江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幕。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5500多个文创品牌正式与民众见面。

山东“赏花经济”释放“美丽效应” 春日“颜值”变“产值”

监督工作方面:听取审议“一府两院”22个专项工作报告,开展5项执法检查、2项专题询问、7项专题调研。人大监督工作在不断探索中提质增效。

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(和敏院区)

近年来,广东正积极联动推进大湾区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。目前,港澳服务提供者来粤兴办养老机构,在市场准入、土地供应、税费减免、财政补贴、购买服务等方面已与内地机构享受同等待遇。去年11月,广东省民政厅与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签署了合作意向书,双方同意就扩展“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”开展进一步合作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